首页 > 微流控 > 正文

微流控是下一代色谱分离、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平台
2011-12-10 16:29:36   来源:微迷   评论:0   点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教授在第2届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上指出微流控是下一代色谱分离、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平台。

2011年10月8日,第2届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议如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名业内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在本届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林炳承作了题为《Microfluidics: key platform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hromatography based separation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biochemistry》的学术报告。

林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一系列主要的分析化学操作模式已经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原则上讲,几乎所有的分析化学操作模式均可以在微流控芯片及其周边完成。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至少在科学研究层面上已经建立,这种实验室不仅显示了其微型、可控的操作单元灵活组合规模集成的本质特征,还充分展现了其用于复杂体系从而在系统层面上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和完善微流控芯片分析化学实验室应当成为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分析化学领域发展和研究的主流趋势之一。

近年来以细胞生物学的系统研究为基本目标的微流控芯片细胞实验室正呼之欲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微流控芯片研究的热点由最早的芯片电泳及微全分析系统正逐步转向构建用于不同领域(如从化学、生物到信息、光学、材料等领域)的功能化芯片实验室研究。林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了用于免疫分析和核酸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生化检验实验室,并重点讲解了微流控芯片材料合成实验室和微流控芯片衰老研究实验室构建设想。

林教授表明,微流控芯片中流体的流动通常通过通道或液滴实现,通道和液滴是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教授在实验研究中,通过借助于大规模液滴操控技术,实现了不同生物材料的液滴内合成,构建了微流控芯片材料合成实验室的一种理想模型。

林教授最后针对整个微流控技术以及我国在微流控芯片研究的情况,谈及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林教授指出,迄今为止,关于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在学术层面上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并完善不同功能的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推动并促进功能实验室的广泛应用;二是促使在学术层面上已经基本成功的典型案例产业化。

相关热词搜索:微流控

上一篇:安捷伦与Caliper达成微流控芯片供应协议
下一篇:生物芯片市场发展概况